保民生,兰州十二五期间增加廉租住房新房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2-24 阅读量:
“十二五”期间,兰州市将加快推进以富民惠民为重点的民生建设,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为导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体社会成员普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根据《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兰州市将多管齐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兰州市民构建一个宜居的新兰州。
【民生篇】
住房:加快建设限价商品房
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积极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房源,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使人均住房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2012年底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继续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实现农村危旧房改造全覆盖。
教育:建全省教育制高点
兰州市将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教育资源,建设全省教育制高点、西北教育高地和西部教育基地。
为此,未来5年,兰州市将再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2-4所;创建3-5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完善兰州新区教育设施体系,建设一批配套学校。
卫生:力推公立医院改革
新建兰州市中医院住院楼和医技楼、市老年康复治疗中心,扩建市二院、市三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医院。增强中医医疗特色优势,使90%以上的村卫生所能开展中医诊疗。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视人口老龄化服务,积极推广“虚拟养老院”居家型养老新模式。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40%。,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5%以上。
文体:建成兰州奥体中心
以大兰州文化圈建设为重点,实施品牌提升和精品工程,新建或扩建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场所。力争申报4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0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建成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和若干标志性建筑、雕塑、专题博物馆,形成具有兰州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形象。到2015年,全面建成各县区综合性体育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村体育健身场。建成兰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体育设施项目。
就业:实现新增就业26万人
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机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到“十二五”末,实现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5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
【生态篇】
绿化:人均绿地达到10平方米
加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兰州新区生态屏障建设及林业生态实验示范区工程;巩固扩大南北两山绿化成果,实施百万亩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建立两山绿化与城市绿化相协调的城市绿化体系。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6%。同时,依托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沿河湿地,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楔形绿地、沿路沿河绿色通道和湿地公园;构筑市域绿地系统,促进城市绿化美化。到2015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1.12%,绿地率达到27.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生态:建绿色文化博览园
建设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九州森林文化公园、皋兰山森林景观园,完善以兴隆山、石佛沟、仁寿山、什川梨园、吐鲁沟、西固关山、达川三江口等为核心的精品生态旅游线。
治污:优良天数要达280天
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为目标,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积极进行炉窑灶清洁能源改造,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监管。坚决关停、限产一批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坚决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能力。到2015年,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80天左右。
供水:城市普及率达到95%
实施黄河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及治理项目和农村居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到2015年建成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10个,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100%。
地质:治理16处重大隐患
尽快启动中国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兰州科学试验基地和兰州示范区建设;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力争将皋兰山、九州开发区、大砂沟、华林坪、伏龙坪等16处重大灾害隐患治理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实施综合治理。